细胞外囊泡(EVs)是由大多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释放的一种膜泡,近年来基于EVs的纳米药物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杨祥良、甘璐、胡军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杂志上发表综述,提出基于EVs的纳米药物在全身给药后要达到预期的抗癌活性,需要满足五个特征(长循环、肿瘤积聚、肿瘤深穿透、有效细胞内化和药物释放),通过“五特征”原理理论总结了已报道的EV药物高效给药的研究进展。
基于纳米药物的肿瘤治疗方法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已有多种纳米药物应用于临床或进入临床试验中,如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Doxil)、纳米白蛋白结合紫杉醇(Abraxane)、柔红霉素脂质体(DaunoXome)等,这些药物多数还在试验中。治疗效果不理想是这些药物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肿瘤微环境中一些潜在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例如,网状内皮系统(RES)的吞噬作用和补体系统的激活显著缩短了纳米药物在血管中的循环时间。肿瘤组织中异常的血管结构、致密的细胞外基质和间质液体的高压力导致纳米药物大部分分布在肿瘤血管周围,阻碍了它们在肿瘤深层实质中的积聚和渗透。此外,高水平的GSH和ROS水平以及高表达P-糖蛋白的肿瘤干细胞的存在降低了纳米药物的细胞内化和治疗效果。因此,开发能够突破这些障碍的更有效的纳米药物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Yong T, Wang D, Li X, Yan Y, Hu J, Gan L, Yang X. Extracellularvesicles for tumor targeting delivery based on five features principle. JControl Release. 2020 Apr 1;322:55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