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迁移(小)体?迁移体,一种细胞亚结构,是近年来由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团队发现的一种膜性细胞器,迁移体的大小大约在0.5 μm到3 μm之间,膜泡内还包含着数量不等的直径在纳米级别的小囊泡。迁移体的产生依赖于细胞的迁移运动,可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向胞外释放胞质成分。据了解,俞立教授2012年初次观察这一独特的现象时,通过使用亚细胞分离法分离得到迁移体, 再利用质谱技术很快鉴定出迁移体,上富集的多种蛋白,其中最主要的是一种四跨膜蛋白 4(Tspan4)。然后,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Tspan4,俞立实验室实时拍摄了迁移体的形成过程,并很快发现它与细胞迁移相关。2015年俞立团队首次将这一新发现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并正式命名为迁移体(migrasome)。与外泌体的区别俞立教授认为,虽然同样是囊泡,但迁移体与外泌体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两者蛋白质组成不同、遗传途径调控不同。tspan4a与tspan7在迁移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基因敲除后迁移体不能形成;而外泌体形成的主要调控蛋白是CD63等。此外,外泌体在脱离细胞后会迅速无序地扩散开来,而脱离细胞的迁移体则像脚印一样标记出了细胞的移动路径。另外,俞立教授强调,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而迁移体的本质是一种细胞器,在从细胞脱落成为细胞外囊泡之前,迁移体能够作为细胞的一部分执行很多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