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之家 | 细胞外膜泡领域核心平台—exosomes & microvesicles—小膜泡大作用
标题: 【2016..02.19】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 [打印本页]
作者: hzangs 时间: 2016-3-12 20:35
标题: 【2016..02.19】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
这次的this week in extracellular vesicle涵盖了免疫、干细胞、肿瘤、等诸多方面。同以前一样EV在肿瘤的转移、抗药性、标志物等方面的功能报道和机制研究相对较多,所以不再对该方向的普通文章做评述。根据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我选了6篇做简要介绍,这些文章不分影响因子大小,仅以方(xiao)向(bian)新(xi)颖(huan)、值(xiao)得(bian)一(xi)读(huan)、有(haishi)借(xiao)鉴(bian)意(xi)义(huan)等为选择标准。希望分享给大家,能让大家略有收获。
1. Sensing of latent EBV infection throughexosomal transfer of 5'pppRNA.[ Proc Natl Acad Sci] IF= 9.674 通过检测外泌体中5'pppRNA的存在来反应潜在的EBV感染。 PMID:26768848
摘要:DNA疱疹病毒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具有的终身无症状的潜伏感染状态。嗜淋巴细胞EBV尽管会表达大量的可以触发免疫反应的小RNA,但其似乎可以避免被先天免疫系统识别。本文中我们证明,在潜伏感染的B细胞中EBER1转录本会与狼疮抗原(La)的核蛋白相互作用,从而避免被细胞质中RNA感受器识别。然而,在共培养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潜感染细胞通过外泌体选择性释放RNA触发树突细胞(DC)的抗病毒免疫。在ex vivo扁桃体培养中,我们观察到包含有EBER1的外泌体会优先被表达TIM1磷酯酰丝氨酸受体的浆树突细胞捕获并内化。通过使用EBER缺陷EBV株,去除5'ppp的RNA,体外转录序列参与共培养实验,我们建立了包涵5'ppp的外泌体激活DC细胞抗病毒免疫的模型。红斑狼疮患者经受着更严重的EBV引起的抗病毒免疫过程,尤其在其损伤的皮肤中。我们发现在这样的皮肤损伤中具有高水平EBER1 RNA以及EB病毒的微RNA,但不具有完整的EBV-DNA,这说明病人的皮肤炎症并非是有细胞引起。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携带病毒源性RNA的外泌体在宿主 - 病原体对峙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炎性。。
小编评述:5’ppp RNA在外泌体中的存在报道由来已久,在免疫中的作用也比较清楚。该文章解释了携带病毒源成分的外泌体诱发抗病毒反应的机制,值得大家读读,了解一下。
2. Exosomes secreted by humanurine-derived stem cells could prevent kidney complications from type Idiabetes in rats. 尿液来源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防止一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并发症。[ Stem Cell Res Ther] IF= 3.368 PMID:26852014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一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干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途径影响肾脏细胞是目前糖尿病肾病的比较好的潜在治疗手段,考虑到干细胞外泌体在肾损伤方面具有治疗作用,我们尝试用尿液来源的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来防治糖尿病肾病。我们通过尾静脉注射外泌体,并检测模型鼠的肾脏状态发现,其糖尿病肾病症状有所缓解。
小编评述:一篇小paper,但是领域比较新,通过尿液来源的干细胞分泌外泌体来尝试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感兴趣的可以读读。
3. Proteomic comparison definesnovel markers to characterize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 of extracellularvesicle subtypes.通过蛋白组学对比寻找新的胞外囊泡亚群的标志蛋白 [ Proc Natl Acad Sci] IF= 9.674。 PMID: 26858453摘要:胞外囊泡因为其在生理和病理的众多功能而被愈发重视。细胞会释放不同的大小和细胞内来源的诸如胞内体来源的微膜泡(如:外泌体)和质膜出芽的各种尺寸的囊泡。胞外囊泡亚群标志物的缺失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胞外囊泡功能是一个重大阻碍。本文中,我们对人树突状细胞的胞外囊泡通过沉积速度分离,然后通过碘克沙醇梯度离心或通过免疫沉淀分离等方法分群。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允许隔离群体的比较表明,若干经典外泌体标志蛋白,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flotillin,和HSP70等在所有的胞外囊泡亚群中丰度相似。我们确定了微囊泡中特异性高丰度的蛋白质,并定义了由5个蛋白质组成群来区分不同的胞外囊泡亚群。我们的工作为区分和界定不同的胞外囊泡亚群用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小编评述:细胞会分泌多种多样的胞外囊泡,其中有些是有胞内体来源的,有些是直接通过细胞膜出芽形成的,目前很多研究对胞外囊泡的种类没有做出界定,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特定胞外囊泡亚群的功能研究将越来越有意义,精确分析囊泡亚群也会是未来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这是一篇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文章,数据也比较夯实,值得一读。
4. Exosome-mediated microenvironment dysregulationin leukemia. 外泌体介导白血病微环境失调 [Biochim Biophys Acta]IF= 5.019。PMID:26384870
摘要:造血干细胞(HSC)nich是由一套复杂的维持造血干细胞,促进正常造血过程的基质细胞组成的。我们现在知道,造血nich中分子变化有利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白血病细胞常通过改造nich来支持和促进自己的生存发展。在这里,我们会总结了破译正常造血细胞nich组件和描述白血病细胞如何转化nich的近期研究成果。最后,我们讨论了近期发表的介绍外泌体在白血病诱导nich重塑中作用的一些报道。
小编评述:外泌体在实体肿瘤中的作用报道较多,但是在白血病中的报道不多,这篇小review介绍了造血干细胞nich与白血病的关系同时回顾了白血病方面外泌体相关的报道,从事白血病研究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
5. Specific renal parenchymal-derivedurinary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dentify age-associated structural changes inliving donor kidneys. 肾脏来源的尿液中的胞外囊泡随着受试者年龄、疾病与否存在结构性的变化。[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 IF=NA。 PMID:26837814
摘要:需要非侵入性的测试来确定肾脏内的年龄和早期疾病相关的病理变化愈发受到重视。特定的尿液中胞外囊泡的可被用于诊断测试。本文中的尿液来源于受试者,肾脏活体组织来源于移植时,确定为肾小球肥大(较大肾小球体积,皮质每肾小球和平均轮廓的管状区域)和肾硬化(%纤维化,%肾小球硬化和动脉硬化)病人的活检。通过流式细胞仪来分析尿液中肾脏来源的胞外囊泡。评估胞外囊泡数量与肾脏状态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女性尿液比男性尿液含有更多的胞外囊泡。外泌体数量,球旁细胞和足细胞标志物阳性胞外囊泡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P <0.05)。肾小球肥大及肾硬化病人尿液中肾脏来源的胞外囊泡性质与正常人也存在较大区别。因此,特定来源的胞外囊泡具有诊断肾脏疾病的潜在价值。。
小编评述:尿液来源的胞外囊泡相关研究在进几个月数量开始增加, 尿液来源胞外囊泡的研究对无创诊断、泌尿系统疾病标志物寻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章是尿液胞外囊泡寻找疾病标志物方面比较好的文章,具有借鉴意义,从事相关研究的朋友可以学习借鉴一下。
6. 特别关注:Registered report: Melanoma exosomes educate bone marrowprogenitor cells toward a pro-metastatic phenotype through MET.[ Elife] IF= 9.322 注册报告:黑色素瘤来源的外泌体通过诱导骨髓前体细胞发生MET来形成适于肿瘤转移的状态。 PMID:26826285
小编评述:这是一个验证试验重复性的报告,近些年试验能否被重复 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一篇注册的报告,要重复当年Melanoma exosomes educate bone marrowprogenitor cells toward a pro-metastatic phenotype through MET 这篇paper的结果,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实验的可重复性本来是对一个科学论文的最基本要求,但随着近些年实验室之间技术差别、材料差别的不断加大,成果的重复性愈来愈差,通过相关的重复性试验来检验过去的结果也许会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小编会一直关注这个重复性试验,随时给大家报告最新动态。
今天的整理就到这里。实验的可重复性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小编的实验通常都会重复三次,结果稳定的时候才会下结论,加上摸索实验条件的次数,一个实验七八遍都是很正常的,摸索次数多了可能总共做十几遍,也希望大家都能做出漂亮的可重复的结果。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欢迎光临 外泌体之家 | 细胞外膜泡领域核心平台—exosomes & microvesicles—小膜泡大作用 (http://exosome.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