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胆汁中的细胞外囊泡作可为恶性胆管狭窄的标记物
胆总管狭窄(common bile duct,CBD)的鉴别诊断仍然是目前临床医生的难题。用于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技术很多,但很多都缺乏诊断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因此,用于评价CBD狭窄的方法非常复杂和耗时,导致了诊断的高成本,即使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诊断的不确定性。恶性肿瘤将大量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分泌到周围的体液中;因此,EV可能作为恶性胆管狭窄诊断的生物标志物。5月4日,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IF=18.187)上发表文章,探讨了胆汁中的EVs浓度是否可以区分良性和恶性的CBD狭窄。
研究人员从欧洲各大学医院接受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50例患者收集胆汁和血液样本,包括恶性肿瘤来源(胰腺癌病人20例、胆管癌病人5例)和非恶性来源(慢性胰腺炎病人15例)。并且以10例胆道结石引起的CBD阻塞患者作为对照。通过纳米粒子跟踪分析确定样品中的EV浓度。检测组包括10名基于组织分析后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以及10例连续对照。使用这些受试者的样本,研究人员确定了可以区分对照组和胰腺癌患者的胆汁EV的最适阈值浓度。研究人员验证了胆汁EV浓度的诊断效果,是通过分析30例诊断为恶性(胰腺癌或胆管癌15例)和良性(慢性胰腺炎15例)CBD狭窄的患者的样本进行的。样品是通过Mann-Whitney检验和非参数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的面积来确定诊断的准确度。
结果发现,在两组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恶性CBD狭窄患者胆汁样本中EV浓度的中位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检测组每升胆汁的纳米颗粒数:2.41×10的15次方vs1.60×10的14次方,P <0.0001;验证组:4.00×10的15次方vs1.26×10的14次方,P <0.0001)。在检测组中,胆汁中9.46×10的14次方个纳米颗粒/L的阈值是最适区分恶性CBD的患者与对照组的数值。在验证组中,这个阈值区分恶性与非恶性CBD狭窄的准确度达到100%。EV在血清中的浓度使恶性肿瘤患者与非恶性CBD狭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达63.3%。
结论:胆汁样本中的EV浓度对恶性与良性CBD狭窄患者的区分具有100%的准确度,当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这一发现。临床试验注册号:ISRCTN66835592。
参考文献:Severino V, Dumonceau JM, Delhaye M, Moll S, Annessi-Ramseyer I, Robin X, Frossard JL, Farina A.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Bile as Markers of Malignant Biliary Stenoses. Gastroenterology. 2017 May 4.PubMed PMID: 28479376.
目前只有草稿版下载,正式版出来,大家可以提醒我再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