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吸引术(Uterine aspirates)在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断过程中经常会被使用,也有待被广泛应用。利用子宫吸引分离外泌体样小囊泡(Exosome-like vesicles)可以成为生物标志物的一个有吸引力的来源,所以很有必要对其的分离方法进行标准化。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要确定利用子宫吸引取得流体部分中是否存在外泌体样小泡,并对其分离、鉴定和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
巴塞罗那自治大学(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的研究人员对39位绝经前并有妇科良性疾病的妇女进行了子宫吸引。吸引获取的27份体液汇总到一起集并分成相等体积,通过3种不同的离心方法进行了实验:(1)标准实验方法(2)使用过滤的方法,以及(3)蔗糖垫的方法。分离后的囊泡的表征是由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子追踪分析和免疫印迹来评价的。特别是对于RNA样品,研究人员评估了不同实验方法中超声处理的效果和RNaseA处理效果。最后,研究人员利用剩余的没有汇总的体液对最后所选择的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所有3种方法都可以成功分离外泌体样小囊泡。然而结果是,标准的实验方法是从子宫吸引分离外泌体样小泡的最佳方法:纳米粒子追踪分析显示135±5nm大小的膜泡浓度是最高的,免疫印迹表明外泌体相关的标记物高表达( CD9,CD63,和CD81),这样就验证了这种类型小泡的富集。外泌体样小泡里的RNA在没有超声波处理和外源RNA酶处理下可以被成功分离提取,可以通过实时定量PCR对其进行分析。
研究人员证实了子宫吸引的体液部分里有外泌体样小泡的存在。研究人员通过差速离心可以成功对其分离,进一步可分析其蛋白质组学和转录本。标准的实验方法是最佳的方法,因为其他两个改进的实验方法并没有改善提取外泌体状小泡的纯度和性状。这项研究为以后的比较型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且促进了妇科领域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图:子宫吸引术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的分离比较。(标准方法St,过滤法F,蔗糖垫S)
参考文献:Campoy I, Lanau L, Altadill T, Sequeiros T, Cabrera S, Cubo-Abert M, Pérez-Benavente A, Garcia A, Borrós S, Santamaria A, Ponce J, Matias-Guiu X, Reventós J, Gil-Moreno A, Rigau M, Colas E. (2016) Exosome-like vesicles in uterine aspirates: a comparison of ultracentrifugation-based isolation protocols. J Transl Med 14 (1):180.
版权归外泌体之家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和原文链接!
|